本文为重写被管理层偷偷删除的《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严重失衡,中国或将步入大萧条》而成的独立系列。系列文章有:
《为什么会发生减少生产的通货紧缩》
《为什么凯恩斯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圣人》
《生产为纲的经济思想曾经帮助中国在毛浩劫中复苏》
《中国愿意纠正发展中的错误吗》
《社会经济就是供给和需求平衡的问题》
市场不能取代国家对社会的保障功能。《市场价格信号却是万能的标尺》,同时,市场发现资源的紧缺性,还是供给已经过度(决策要快点修正了)。市场反映需求的信号,却 是任何力量不能代替的。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上,市场确实是万能的工具。把市场等同于投机,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经常采用的借口;借口打压投机,滥用公权为自已小利益服务,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经常做的事情。
大萧条的发生,原因,并不是市场失效。市场并没有失效,它用明白无误的信号告诉社会:社会资源偏向生产太多了,需求已经严重萎缩了。 需求不足,投入生产的资金、工厂、劳动力就失去了作用。社会不得不向下寻求需求的平衡点,这就是大萧条。市场用无数的信号警告社会,警告大萧条的来临,请问,您还希望市场做得更多吗?无视市场的信号,甚至把笔者的文章也删掉,难道,大萧条就不会再临了吗?
避免大萧条的根本办法,是要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 发展》”。要走出大萧条,又必须解铃尚需系铃人。如果不愿意让市场通过削减需求达到平衡,那就刺激需求。这就是罗斯福和希特勒,在30年代分别在美国、德国 采用的,异曲同工的政策。
大萧条的发生,从表面上看,是供需失去了平衡,为供给的生产太多,社会需求不足。而社会的资金是有一定量的,生产、需求,只不过 是资金分配的两个面,因此,大萧条的发生,也就是投入生产的资金过多,而投入需求的资金太少;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平衡。更深一层的原因,则是农业社会遗 留在工业化时代的残留思想:生产总是好的,生产才是发展,需求总是坏的,需求就是奢侈;以这种旧农业时代的思想指导工业化的生产,其结果,就必然是供给过 剩的大萧条。
要明晰这个问题的根本,需要明确,什么才是发展?如何定义发展?
农业时代的“发展”定义,要比今天容易得 多。那个时侯的供给就是土地的产出,那时侯的需求就是人口的数量。为了供给,生产(粮食)总是越多越好,以需求最是越小越好。在不饿死人的情况下,宁愿把 粮食贮存起来,宁愿在贮存中烂掉也不愿意把人养肥。这样,也就培养了广泛存在于东西方的以“多生产”为善,以多消费为耻的文化背景。注意,以生产为纲,以个人消费为耻;并不是马列的发明,而是传统文化对马列思维的桎梏。
要明晰这个问题的根本,需要明确,什么才是发展?如何定义发展?
农业时代的“发展”定义,要比今天容易得 多。那个时侯的供给就是土地的产出,那时侯的需求就是人口的数量。为了供给,生产(粮食)总是越多越好,以需求最是越小越好。在不饿死人的情况下,宁愿把 粮食贮存起来,宁愿在贮存中烂掉也不愿意把人养肥。这样,也就培养了广泛存在于东西方的以“多生产”为善,以多消费为耻的文化背景。注意,以生产为纲,以个人消费为耻;并不是马列的发明,而是传统文化对马列思维的桎梏。
在农业技术提升缓慢的 时代,这种看法是很符合客观实际的。历史证明,中国历次大规模的人口灭绝性锐减,归根到底都不是简单的“阶级矛盾”激化,而是人口和土地两者生存矛盾的激 化。人总是要吃的,孩子很容易就生。所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目光集中到生产上,真的没有错误。相反,如何控制单个人口的消费,控制人口的产生,就成了 社会存在的根本意义。
控制人口的泛滥,最有效的办法,不见得是“战争、瘟疫”,而是“贫穷、饥饿”。特别是 “贫穷、饥饿”带来的低出生率和婴儿的高死亡率。毛上帝有大跃进的饥饿中饿死了几千万中国人,(学者估计从3000万-1亿不等)。这个尴尬的史实,令一些污有之乡的马列们,从美国大萧条后的人口统计中,发掘出“美国大萧条饿死800万人”的证据。因为数字上表明,大萧条及其后十年中,美国出生人口减少了800万。
笔者不去评价污友马列的高论对错,只是告诉读者,“他们是这样看问题,找证据的”。(笑笑)
如果从“存在总有其合理性”的角度出发,农业社会进化出贫富分化,难道不也是一种种族生存的需要吗?(这 话没有任何美化贫富分化的目的,仅仅是指出一种逻辑上的合理性)农业时代的“发展”建筑在最终是粮食生产的数量上,有合理的;并通过贫富分化,减少粮食的 需求,也存在合理性。只是,当这种为维持供需平衡的体系,随着贫富分化达到了某种临界点时,一旦碰上严重损害粮食供需平衡的事件发生,马列先知毛神父们所 说的“阶级斗争”就爆发了。在中国,由于是统一的经济体,每一轮大规模的人口锐减,都是触目惊心,世界独有。这也应了矛盾可以掩盖,但掩盖的矛盾会因为积 累而加倍爆发的客观真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