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和黄宗羲定律综合症金标准

流动性定律名义价格×流动性比率(变现概率)=货币价值,在公式的两边,需要采用同一种价值单位识别。宋鸿兵刘军洛刘仰等人的错误深层,就是混淆和偷换了人民币标值的资产名义价格,和美元货币的现金流动性价值;两个明显不同的概念。从而得出了完全相反的指导结论。当美元流动性泛滥的时侯,人民币应该升值;而他们却得出了人民币要竞争贬值,等于中国跪着向美国割肉。真的按他们宣扬的办,中国灭亡指日可待。

把人民币和美元,以及其他货币,分别把交换的对方货币看作是商品;那么所谓的汇率,其实就是央行手中的他方货币的现金流(物流)的维持;前文《市场要素之"万能与不能"的意义》,并以本币作为《单一的市场交换价值衡量标准》。

前一阶段,笔者说到这里后,意识到如果不先解释深一层的理论根据和研究的方法论,读者就会简单地看到一段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结论。社会里这类结论很多,“知其欲而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纯粹只是道德上的取舍,这是《权位崇拜》的传统文化习惯。由于笔者的结论常常与皇家官方的宣传相左;特别是准备要讨论的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通货紧缩、宏观调控、政府干预有害等;以前中国向IMF注资,以及所的IMF改革论,其实是对中国体制外平民的利益不利的。

但因其专业化程度高,而且,得到不懂专业的广大“爱国者”的习惯性声援。再加上近日在本博因观点相左而阴阳怪气者日多。那些对抗人权价值观的极端无私的“民族主义”的极左动物,也天天跑到本博,象咨询茅于轼和谢国忠的“主子”一样,拒不相信笔者就是代表自已的利益的人,以“动物必定有主子”的唯物主义观点,探讨笔者人权利益的他属所有者。(笑笑)。因此,从道德意义上再多若干读者不明所以然的“立场观点”,很容易落入《中国式诡辩》的《道德口水仗》;意义不大了;可能也让愿意求真的博友不知所措。纯粹道德意义上的良心呐喊,有时寒冰牛刀等大侠就够了;笔者低手呐言,给点掌声,再给时老大们的良心供应点科学根据。

笔者因而决定先谈谈方法论和理论基础。推出了《面向对象抽象模型社会经济分析》;如果读者认同了笔者的研究基础和工程方法论,那么结论是否完全认同笔者,既易于沟通,也无须强求结论的一致。有根有据的科学辩论乃智者之交,比极左比试权位地位的《中国式道德诡辩》,更令人愉快。不过,这样就至少同时形成了三个主题,“市场流通及流动性定律分析粮食安全及人民币国际化”,“不确定性定律之市场流动性及资产定价”,以及Aorasms基础方法论。非常相近,互相关联,却易于混淆。笔者倾向于把它们归并为一个主题讨论。

另一方面,由于笔者不再象市场评论人士那样简单地用道德标准发表一通似是而非的评论。而必须对自已每一条结论的来龙去脉的论证根据负责。这样,越是最简单的接近伦理性的观点,其论证越是繁复。某些方面,笔者已经感觉到是级别已经非常高了。读者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更高级别的论证体系。

“人民币什么条件下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也是同样的物流和货币流动性的问题定位。答案取决于问题本身:“什么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是这样的条件:“持有人民币的人士,可以买到主要的稳定其他通货品种,以及主要的物资”。

“其他的稳定的通货品种”,在金本位货币体系,或者硬通货通货膨胀程度小的时侯,也就等同于外汇储备,以及该国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这就是“外汇储备反映国家实力”论的由来。只不过,由于兑现能力与该国外汇储备既然成正比,除了中国这样有国际主义利他精神的sb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会热衷于低价出口补贴人家的消费者,所有“自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会尽可能高估自已的货币,以便以同样的价格,从国际市场买尽可能多的物资、产品、资产!美国,德国,英国,法国;都是这方面的大滑头宗师。经济学方面,把这种现象,称为“坚挺”。

本系列有以下文章:
《左派学里理性的人和“不理性”的经济人》
《市场干预等同于道德借口的利益剥夺和转移》
《市场局部亏损必然存在并非等于不理性》
《被妖魔化的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有害论是主流经济学家集团犯罪!》
《有谁见过引经据典掉书包的分析报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