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日星期三

抓生产促GDP,中国正在重复洋务运动的失败

无疑,缺乏农业积累的中国、苏联这些国家,工业生产进度操之过急,甚至剥削农业、剥削国民购买力促生产,表面上能够跳过早期资本主义阶段,有着无限的优越性。但是根据《价值守衡定律》, “价值=购买=生产;价值,是购买的总量;总生产=总购买”,从购买力与生产力的差距超过一定程度后,社会自已的修正能力(也就是今天的政策调控空间)崩 溃,过多的生产力积累就会完全消亡,同时对成千万消费者的购买力低下无能为力。这个结果,在中国和苏联,最终都形成了几千万人的非正常死亡。同样的结果, 再次出现在中国,并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那是价值守衡定律的科学意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价值守衡定律甚至可以轻松解释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战败;为什么中国大笔银子会买输战争,而日本大笔负债却会背赢战争?不是因为洋务派不知道建自已的造船工 业,而是,中国本身压制国内的需求,没有形成自已的商务(促进运输),运输(促进交通工具)的产业链。由国家剥削国民制造的采购需求,工厂有其形而失其 神。相反,日本是直接从商业、海外运输中形成产业需求,通过国家负债去满足这些需求,这些需求形成的产业塑造了整个日本舰队。

相比之下,中国之发展道路明 显错误,越发展,失败越惨。今天,不是再次惨败了吗?以价值守衡定律分析,100年前中国的失败,与100年后今天中国的前景 ,是何等相似,而不可避免。来日方长!有人以道德的名义,建议我们要有耐心,呵呵,那就等吧,反正两千年,两百年也是等了,再等一千年又如何?

自洋务运动 以来,中国的发展国策,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抓生产,促GDP”,(中国手中的外汇只是生产资料,参考《中国手中的外汇不是钱》), 笔者通过价值守衡定律,得出了“抓生产促GDP,不如抓就业促消费”。这个结论,放在战争年代,或者,还有点迂腐;但在和平时期,那是绝对正确。其实,从 普鲁士德国,和现代美国的兴起过程,也可以证明,抓就业促消费的“价值守衡定律”,远比“抓革命促生产”,对于国家强大有指导意义。美国不用说了;普鲁士 表面上是“抓战争促生产”,其实,那是因为德意志诸邦提供了新加入的市场消费,当德国已经统一后,德国继续“抓战争促发展”,两次大战的战败,就已经是命 中注定的。

在传统中国治国理念中,我发现有一句话很接近价值守衡定律的思考方式,“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什么叫“马上得天下”,就是勒紧腰带天天玩打仗,抓生产促GDP。那么,什么叫“马下治天下”?就是不再打仗了,抓消费,让老百姓有工作,有收入,有消费,生活安定。根据价值实恒定律,有了需求,还害怕没有生产吗?社会生产也就发展了,中国也就走出了死循环。

可见GDP生产是一个误区;越抓GDP,生产越糟!不抓GDP,改抓消费。生产反而变好了!这就是抓为不抓,不抓为抓吧?

一些应邀来挑刺的网友,要求本博用价值守衡定律解释“民主是什么”。他们显然是把民主,当成了“共产主义”这样的口号,或者当作一种社会境界。其实,民主要简单得多,实际上就是每个人拥有因对自已的生命财产,与其他社会群体(包括国家、君主)讨价还价的权力;参考《法律不是道德的上层建筑》可以得到大部分解释。个人拥有的价值,本身就是价值守衡定律的适用对象之一。

没有评论: